发布时间:
身高1.5米,体重50千克,能打招呼,会跳舞,“生”在江南的它,手指一抬一放,甚至上演了一场绝美的茶艺秀......
它叫“领航者1号”,近日,它在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仪式上首次公开亮相,并收获了广泛的关注。
“领航者一号”的诞生,让中心负责人熊蓉非常激动,她表示,这是团队投身机器人研发至今,迭代了18年的最新成果。“领航者一号”,完全自主研发,可顺利完成擦桌子、斟茶倒水等动作,也能在复杂地形平稳快速行走,并且支持物品搬运与抓放,在国内相关领域内属于第一梯队。
“领航者一号” 受访者供图
人形机器人,顾名思义,是让机器人像人一样完成不同的工作。“领航者一号” 拥有一副灵活的身体、聪明的大脑,在“像人类”这件事情上,就是多方位的“佼佼者”。
“灵活的身体”得益于它搭载的新型行星减速器、高功率密度关节、轻量化仿人机械臂和多自由度灵巧手。其中多自由度灵巧手有15个手指关节,6个主动自由度,指尖力10N,单手重量600g,关节速度150度/秒,走路速度能稳定达到1m/s。
“聪明的大脑”则来自于AI大模型、算力、传感器、控制系统等技术的综合支撑。熊蓉告诉潮新闻记者,一直以来,类人灵巧操作能力是机器人亟待突破的瓶颈和短板之一。“领航者一号”创新性采用了模拟学习同非线性运动控制紧密融合的方式,拥有快速学习人类动作的能力。
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的集大成者,无论是从整机系统还是感控能力的设计,都有巨大的挑战性。
早在2006年,团队率先研制出小型仿人足球机器人,实现多机协作踢足球,并连续十多年在全国赛事上获得冠军。“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,团队研发出乒乓球对打仿人机器人,当时对于如何选型,如何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降低质量等技术上,都遇到了很多困难。这激发我们更努力去探索出一条独立自研的发展道路。” 熊蓉充满了感慨。
人形机器人的优势在哪?团队骨干成员周忠祥认为,与人体结构高度相似的“人形”,代表着更多的亲和力,也能够具有较高的行动灵活性和较强的环境适应性,在将来为人类提供更便利的生活。但目前来看,半结构化的生产线或工业环境可能是人形机器人最先落地的优选。
“领航者一号”背后有一支全域型的人才团队,其中博士占比约42%,硕士占比47%,从技能范围上则涵盖了工业设计、机械结构、电器硬件、运动控制算法、智能感知算法等领域。
“人才在一次次技术迭代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此外,社会大环境、政府政策的支持,也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,”熊蓉提到,“新质生产力的提出,也激励我们去创新出更高质量、高效率、安全可控的产业链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浙江省率先在宁波市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,将重点开展人形机器人智能感控技术研究和整机系统研发,全力打造集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、成果转化、人才培养及产业发展、产业辐射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。
“希望能形成上下游产业联动,通过共建合作,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。”熊蓉表示,创新中心在推进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的同时,将集成各方力量,就电机、减速器、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进行开发,并提供应用场景和推广,推动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。
最后更新时间: 2025-05-07 05:00:32